迷而不返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
出处汉 王粲《为刘表与袁尚书》:“若使迷而不返,遂而不改,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。”
例子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程晓传》:“况奸回暴露,而复不罢,是衮阙不补,迷而不返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mí ér bù fǎn
注音ㄇ一ˊ ㄦˊ ㄅㄨˋ ㄈㄢˇ
感情迷而不返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知错不改。
近义词迷而不反
反义词迷途知返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反哺之私(意思解释)
- 反复无常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,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山雨欲来风满楼(意思解释)
- 穷乡僻壤(意思解释)
- 空谷传声(意思解释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释)
- 节哀顺变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秽德垢行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念兹在兹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白云苍狗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偶语弃市(意思解释)
- 寥寥无几(意思解释)
- 魂飞天外(意思解释)
- 甘拜下风(意思解释)
- 弥留之际(意思解释)
- 迷迷糊糊(意思解释)
- 神经过敏(意思解释)
- 有风有化(意思解释)
- 为所欲为(意思解释)
- 断子绝孙(意思解释)
※ 迷而不返的意思解释、迷而不返是什么意思由阔云词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自己人 | 自己一方的人。指自家人或圈内人。 |
志满意得 | 志向实现,心满意足。 |
掉以轻心 |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 |
头面人物 |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十全大补 | 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 |
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
心旷神怡 |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。 |
将功折罪 | 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踵武前贤 | 踵:脚跟。武:足迹。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
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哀兵必胜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 |
精兵强将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 |
惊心悼胆 | 悼:战栗。形容恐惧到极点。 |
牛衣对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
来因去果 |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 |
枭首示众 | 斩首悬示于众。 |
报雠雪恨 |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。参见“报仇雪恨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