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的成语故事


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

拼音shàng zhī suǒ hào,xià bì cóng zhī

基本解释好:喜爱。在上的人喜欢什么,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。

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上之所好,下必从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因循守旧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循吏传序》:“光因循守职,无所改作。”
不登大雅之堂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后继有人 艾芜《鞍钢呵,我回来了》:“这是后继有人,令人喜悦不止。”
自拔来归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床上安床 南朝 陈 姚最《续画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烦草。若比方诸父,则床上安床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亭亭玉立 《北齐书 徐之才传》:“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变成一美妇人,去地数丈,亭亭而立。”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痛定思痛 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