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何底止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同“伊于胡底”。
出处鲁迅《〈朝花夕拾〉后记》:“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,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。长此滔滔,伊何底止?”
基础信息
拼音yī hé dǐ zhǐ
注音一 ㄏㄜˊ ㄉ一ˇ ㄓˇ
感情伊何底止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。
近义词不堪设想、伊于胡底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缝衣浅带(意思解释)
- 纸老虎(意思解释)
- 离经辨志(意思解释)
- 章甫荐履(意思解释)
- 引鬼上门(意思解释)
- 缘悭分浅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穷乡僻壤(意思解释)
- 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(意思解释)
- 栋梁之材(意思解释)
- 作乱犯上(意思解释)
- 饥不择食(意思解释)
- 轻重缓急(意思解释)
- 千真万确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- 举足轻重(意思解释)
-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- 争分夺秒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- 他山之石(意思解释)
- 发人深思(意思解释)
- 寒木春华(意思解释)
- 鲜为人知(意思解释)
- 双管齐下(意思解释)
- 独占鳌头(意思解释)
- 蓬头垢面(意思解释)
※ 伊何底止的意思解释、伊何底止是什么意思由阔云词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 |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。 |
泥牛入海 |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无音信。 |
来去无踪 | 踪:脚印。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 |
疑邻盗斧 | 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。 |
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。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。 |
用心良苦 | 费劲心血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鼻青脸肿 | 鼻子发青,脸都肿起来,形容被打得很惨。 |
沤沫槿艳 | 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千丝万缕 | 缕:线。千根丝;万条线。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。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;吉光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;毛皮为裘;入水数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。 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
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
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卑鄙龌龊 | 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 |
强颜欢笑 | 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