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书的成语

有关书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,学识丰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。后因以此为喻。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”
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语出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鸣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四书五经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
仰屋著书仰:脸向上;著:写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《梁书·南平元襄王伟传》:“下官历观世人,多有不好欢乐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书。千秋万岁,谁传此者。”
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余读《孟子》书,至梁惠王问‘何以利吾国’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”
识字知书谓有文化知识。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虑婚》:“莫说别个,就是阙忠辈呵,一般也貌昂藏,识字知书,怎奈这命低微,执镫随鞭。”
罄竹难书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《旧唐书 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
黄耳传书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1卷:“周益公云:汉二献皆好书,而其传国皆最远。士大夫家,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?”
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《宋史·吴时传》:“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成,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。”
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。《北史·序传·李义雄》:“义雄有识悟,勤学,手不释书。”
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。形容专心埋头苦读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盖须切磋相起明也。见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。稠人广坐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。《北史·牛弘传》:“[牛弘]性宽厚,笃志于学,虽职务繁杂,书不释手。”
丹书铁契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又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”
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宋·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
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
徒读父书徒:只。父书:父亲之言论。白读父亲的兵书。比喻人只知死读书,不懂得运用知识,加以变通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括徒能读其父书,不知合变也。”
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。《南史·陆澄传》:“澄当世称为硕学,读《易》三年不解文义,欲撰《宋书》竟不成。王俭戏之曰:‘陆公,书厨也。’”
折节读书折节: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。改变旧习,发愤读书。《后汉书·段颎传》:“颎少便习弓马,尚游侠,轻财贿,长乃折节好古学。”
书香门第书香: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。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,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。”
书香世家同“书香门第”。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三章:“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,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。”
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五帝本纪》:“《书》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。”
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常听人说,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,要变成‘书呆子’。”
著书立说著:写作;撰述;立:建树;成就;说:学说。写书或文章;创立自己的学说。也作“著书立言”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将南京元(玄)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;鼓吹休明。”
借书留真指借别人的书,抄写后留下正本,把抄本还给别人。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:“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。”
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。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史不绝书史书上不断有记载。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绝书。”
读书三余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
知书达礼知、达:懂得。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《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》:“奈何所见不同,更不知书达礼。”
一介书生一介:一个。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。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勃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”
焚书坑儒坑:挖坑活埋;儒:儒生;读书人。指秦始皇焚烧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等古代典籍;坑杀一批儒生。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。汉 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读书破万卷破:突破;引申为尽;通;卷:书籍的册数或篇章。刻苦而认真地学习;翻破了万卷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唐 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囊萤照书囊萤: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贫寒,勤苦读书。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
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《宋史 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然荻读书然:“燃”的本字,燃烧;荻:芦苇一类的植物。燃荻为灯,发奋读书。形容勤学苦读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梁世彭城刘绮,交州刺史勃之孙,早孤家贫,灯烛难办,常买荻尺寸折之,然明夜读。”
丹书铁券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《后汉书 祭遵传》:“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
磬竹难书罄:用尽;竹:竹简,用以写字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写完。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后泛指事实多,写不完。《旧唐书 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大书特书书:写;记载 。大写特写。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。也作“特书大写”。唐 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掉书袋掉:摆动,摇动。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。《南唐书·彭利用传》:“利用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言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‘掉书袋’。”
蒋干盗书蒋干: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。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。
临池学书临:靠近,挨着。指刻苦练习书法。《晋书 卫恒传》:“弘农张伯英者,因而转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书而后练之。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。”
有脚书橱比喻学识渊博的人。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。宋·龚明之《中吴记闻》:“程信民记闻精确,乡人号为有脚书厨(橱)。”
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汉 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左书右息喻倒行逆施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,犹左书而右息之。”尹知章注:“息,止也……人右手能书,而左手不能书也。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。”
琴棋书画弹琴、弈棋、写字、绘画。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。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唐高测,彭州人。聪明博识,文翰纵横。至于天文历数,琴棋书画,长笛胡琴,率梁朝朱异之流。”
博览群书览:观看;阅读。广泛阅读各种书籍。形容学识渊博。也作“博览群籍”。《周书 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万:指很多。形容学问渊博,见多识广。曹靖华《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古人说: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’最好有‘读万卷书’的书本知识和‘行万里路’的生活知识。”
书不尽意犹书不尽言。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祖鸿勋》:“与阳休之书曰:‘……已矣哉,书不尽意。’”
家书抵万金比喻家信的珍贵。唐·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
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。《新唐书 李密传》:“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。后多形容学习勤奋。《渊鉴类函·驴三》:“江邻几调蓝山尉,骑驴赴官,第据鞍读书,至迷失道,家人求之乃觉。”
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。《魏书 逸士传 李谧》:“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!”
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’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。”
书不尽言书:书信。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。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
白面书生白面:形容白净;书生:念书人。①形容年纪轻、知识浅薄、阅历不深的读书人。②也泛指相貌姣好、白净的年轻读书人。《宋书 沈庆之传》:“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有济?”
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。《隋书 卢思道传》:“思道读之,多所不解,于是感激,闭户读书,师事河间邢才子。”
秉笔直书秉:握。书写史实不隐讳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我是秉笔直书,悬之国门,不能增损一字。”
洪乔捎书指言而无信的人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。”
公车上书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干奏牍。”

描写四季的成语

十二生肖的成语